風是怎樣形成的
鈺文氏
鳳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雷雨陣陣的天氣可能會刮風,陽光明媚的天氣也可能會刮風。那你知道風是怎么形成的嗎?下面咱們就來說說說風的形成。
簡要答案
風是由空氣流動引起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它是由太陽輻射熱引起的。太陽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溫度升高,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變輕而往上升。熱空氣上升后,低溫的冷空氣橫向流入,上升的空氣因逐漸冷卻變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溫度較高又會加熱空氣使之上升,這種空氣的流動就產生了風。
詳細內容
風是由空氣流動引起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它是由太陽輻射熱引起的。太陽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溫度升高,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變輕而往上升。熱空氣上升后,低溫的冷空氣橫向流入,上升的空氣因逐漸冷卻變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溫度較高又會加熱空氣使之上升,這種空氣的流動就產生了風。
空氣的水平運動稱為風。風是一個表示氣流運動的物理量。它不僅有數(shù)值的大小(風速),還具有方向(風向)。因此風是向量。風向是指風的來向。地面風向用 16 方位表示,高空風向常用方位度數(shù)表示,即以 0°(或 360°)表示正北,90°表示正東,180°表示正南,270°表示正西。在 16 方位中,每相鄰方位間的角差為 22.5°。風速單位常用 m/s、knot(海里/小時,又稱“節(jié)”,)和km/h 表示,其換算關系如下1m/s=3.6km/h 1knot=1.852km/h,1km/h=0.28m/s 1knot=1/2m/s,風速的表示有時采用壓力,稱為風壓。如果以 V 表示風速(m/s),P 為垂直于風的來向,1m2 面積上所受風的壓力 kg/m2,其關系式P=0.125V2(1·13)。
風向指氣流的來向,常按16方位記錄。風速是空氣在單位時間內移動的水平距離,以米/秒為單位。大氣中水平風速一般為 1.0~10米/秒,臺風、龍卷風有時達到102米/秒。而農田中的風速可以小于0.1米/秒。風速的觀測資料有瞬時值和平均值兩種,一般使用平均值。風的測量多用電接風向風速計、輕便風速表、達因式風向風速計,以及用于測量農田中微風的熱球微風儀等儀器進行;也可根據(jù)地面物體征象按風力等級表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