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視力是什么意思?
哲圣君
在一些體檢單上,經(jīng)常會看到矯正視力這個概念,究竟矯正視力是什么意思呢?是指一種眼科手術還是視力的單位?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簡要回答
矯正視力是指使用眼鏡來矯正屈光不正,之后得到的視力指標,矯正視力通常是指是戴上眼鏡后的視力。
詳細內(nèi)容
不戴眼鏡所測得的視力稱為裸眼視力。例如一位近視眼患者不戴眼鏡視力為0.1,而配上眼鏡后視力達到1.5,則前者稱為裸眼視力,戴鏡后視力則稱為矯正視力。
有人認為“矯正”的含意是指戴眼鏡后視力會得到恢復(矯正),例如上述近視眼通過戴眼鏡后視力得到“矯正”,以后不戴眼鏡,視力便會從0.1“矯正”到1.5,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
角膜塑形鏡起源于美國,歷經(jīng)50年的發(fā)展,己在全球34個國家得到應用。角膜塑形鏡它是采用一種特殊逆幾何形態(tài)設計的角膜塑形鏡片,其內(nèi)表面由多個弧段組成。
鏡片與淚液層分布不均,由此產(chǎn)生的流體力學效應改變角膜幾何形態(tài),在睡覺時戴在角膜前部,逐步使角膜彎曲度變平、眼軸縮短,從而有效地阻止了近視的發(fā)展,被譽為“睡覺就能控制和矯治近視的技術”。
青少年近視眼的早期預防、有效矯正治療和有效控制已成為眼視光學領域的重要課題。有一些醫(yī)師建議青少年患者不必在意近視的高低,可以等待到18歲以上,再去施行角膜屈光性手術,這實際上是一種消極的觀點。
因為18歲以前正是近視發(fā)展最快的時期,也是學習負擔最重的時期,若不采取任何矯治控制措施,很容易增加近視度,特別是有高度近視家族史的患兒,每年增長1.00D~2.00D近視度的可能性很高,而且角膜屈光性手術也并非是絕對有效、安全的根治近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