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八兩為什么不是五兩?
心無所依
因為我國一直到建國以前,都是沿用的16進制古衡器。也就是說,古稱的一斤是十六兩,所以半斤就是八兩。
我國秦朝以前,各國的錢幣和度量衡的單位都不統(tǒng)一,各國商賈和百姓之間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統(tǒng)一六國后,秦始皇下令統(tǒng)一度量衡,由李斯負責起草文件。當時度量的標準已經(jīng)基本確定,唯獨這“衡”還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請教秦始皇。皇帝于是提筆寫下“天下公平”四個大字。李斯拿了四個大字百思不得其解。為防皇帝怪罪,干脆把這四個字筆畫一加,就成了“衡”的單位,一斤等于十六兩,那么半斤就是八兩,正好相等。
還有傳說古人觀察到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旁邊的福、祿、壽三星,正好是十六星。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祿、壽三星分別主一個人一生的福、祿、壽。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
其實現(xiàn)在有時候也能見到這種木桿秤,也叫做十六金星秤,秤桿用木料所做,秤星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秤星朝天,用銀絲做成,意思是“天人合一,公平買賣”。古人就已經(jīng)把誠信用幸福,福氣和長壽指數(shù)來衡量了。
十六進制確定后,在我國長達2 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由于十六兩制在計算的時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現(xiàn)在的一斤等于十兩。
1959年6月25日,國務(wù)院發(fā)布《關(guān)于統(tǒng)一我國計量制度的命令》,確定米制為中國基本計量單位,保留市制,十兩為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