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魚類的骨刺有的多有的少?
雅雪君
平常我們吃魚的時候所遇到的骨刺,主要是指肌間骨,分布在魚體兩側的肌肉節(jié)之間。魚類的肌間骨只為低等魚類所具有,隨著它們的進化,到了鱸形目以后,這些骨刺都已消失。
經常吃魚的人,都知道黃魚、帶魚、鱖魚的骨刺少,而鰳魚、鰱魚、鱭魚的骨刺多。不同魚類的刺有的多、有的少,這是怎么回事呢?
魚類是一個龐雜的大家庭。目前全世界有20000多種魚,僅我國就有2000多種海水魚、淡水魚。這些魚類的親緣關系有遠近,進化期有先后,不能一概而論。
大家都知道,動物進化的程序,通??偸怯傻图壍礁呒?,由結構簡單到完善。但是,骨骼的進化在數(shù)量方面卻是逐漸減少。例如白鰱骨骼中僅頭骨就有159塊。但人類的頭顱只包括頭骨23塊,耳骨6塊,比魚類減少很多。
平常我們吃魚的時候所遇到的骨刺,主要是指肌間骨,分布在魚體兩側的肌肉節(jié)之間。魚類的肌間骨只為低等魚類所具有,隨著它們的進化,到了鱸形目以后,這些骨刺都已消失。黃魚、鱖魚、帶魚等在魚類的分類系統(tǒng)上都屬鱸形目,是較高等的魚類,因此它們的骨刺較少;而鯡形目的鰳魚、鱭魚和鯉形目的鰱魚,分類在鱸形目之前,因此骨刺較多。至于象金槍魚、比目魚、河豚魚那樣的魚類,因分類在鱸形目之后,所以骨刺也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