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為什么成了色情的代名詞?
優(yōu)柔寡斷
黃色新聞在中國最初代表的是報紙所載的社會瑣事,1940年,黃色新聞已包括了輕薄、低級等方面的含義。1946年前后,“黃色”一詞開始被廣泛運用于文化領域,自此,“黃色”的色情含義基本定型。
這還要從19世紀末的紐約說起。
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普利策獎背后的人——美國報業(yè)大亨約瑟夫·普利策曾經(jīng)也有一段不那么光彩的歷史。19世紀末,大量移民流入美國,報業(yè)出版商們看到了掙錢的機會。當時紐約報業(yè)兩大巨頭,以威廉·赫斯特為首的《紐約日報》和普利策坐鎮(zhèn)的《世界報》為了吸引更多的讀者,展開了瘋狂的競爭。
當時正值古巴人民與西班牙殖民者的斗爭時期,當時的美刊充斥著虛假新聞。普利策和赫斯特更是竭盡夸張之能事,刊載聳人聽聞的消息,用浮夸大膽的標題和渲染過度的報道內(nèi)容賣出了大量的報紙。
而“黃色新聞”真正開始象征煽動性新聞報道,則要從1896年的一場“挖墻腳大戰(zhàn)”開始講起。當時,《世界報》的漫畫明星“黃孩子”(The Yellow Kid)十分受歡迎,漫畫主角是個僅有幾根頭發(fā)、沒有牙齒的小孩,穿著一件又長又大的黃色衣服。
為了爭奪市場,赫斯特花重金挖來畫師為自己畫“黃孩子”,而普利策也重新雇人繼續(xù)連載。而兩家報社共同爭奪“黃孩子”的事件也讓“黃色新聞”因此得名。
所以說,早期的黃色新聞與色情并無關系。
民國初年,“黃色新聞”一詞首次傳入中國,最初是用于介紹這種新聞樣式。1930 年代以后,“黃色新聞”的使用逐漸增多,一些流行的大眾知識辭典也收錄了這個詞語。
1936年,《大眾實用辭林》已收錄“黃色新聞”一詞,認為“黃色新聞”是新聞紙的第四版,所載多為社會瑣事。
到了1940年,《抗戰(zhàn)建國實用百科辭典》已經(jīng)將黃色新聞解釋為“報紙上所記載關于盜竊、風化及其他一切足以迎合一般人的低級趣味的新聞”。此時,“黃色新聞”已包括了輕薄、低級趣味等方面的含義,開始帶有一點點的色情氣息。
1940年代中后期,“黃色”語義忽然朝著色情意味方向突飛猛進,色情的主導含義迅速得以確立。
到了1946年前后,“黃色”一詞已經(jīng)開始被廣泛運用到一般社會刊物、音樂、電影、文學等主要文化領域,“黃色刊物”、“黃色音樂”、“黃色電影”、“黃色文學”等今人耳熟能詳?shù)脑~匯相繼出現(xiàn),甚至“掃黃”一詞也已問世。自此,“黃色”的色情含義已經(jīng)基本定型。
“黃色”詞義何以迅速變異且流行,從此成為色情一詞的代名詞,恐怕要與1946年前后,抗戰(zhàn)勝利之初的中國大環(huán)境離不開關系。
國共對峙的政治背景與抗戰(zhàn)結束、內(nèi)戰(zhàn)興起時的輿論環(huán)境,極大推動了被誤用的“黃色”概念的流行。黃色文化的麻醉劑和反動墮落的含義,成為當時的進步人士和左翼知識分子抨擊國民黨、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的有力武器。
1946年,學者吳晗指責國民黨封殺民主刊物,卻使“色情的黃色刊物擺滿了每個報攤”。林默涵也指責反動派利用黃色小報等色情的東西來腐蝕人心。
1949年后,“黃色”一詞繼續(xù)廣泛使用。1952年出版的《新訂新名詞辭典》寫道:“西洋習慣,黃色象征卑鄙污濁,故帶低級趣味的霪穢書刊,就叫黃色書刊。”“黃色是色情的代表,黃色音樂就是一般專以迎合小市民的低級趣味的霪靡惡劣的音樂。” 這種誤用于是從此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