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創(chuàng)始人韓非子簡介 其理論為中央集權(quán)提供依據(jù)
巧凝氏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而韓非子則是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的法家學說,為中國的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治提供了理論基礎(chǔ),加強了君主專制。一起來看看韓非子簡介吧,一代大家的一生,是怎樣的呢?
法家創(chuàng)始人:韓非子
韓非,我國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散文家。他師從荀卿,與丞相李斯為同窗學友。他繼承和發(fā)揚了荀卿的法學思想,同時,吸取了法家前輩李悝、吳起等人學說,成為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反對儒家的“禮治”, 主張“法治”, 提出“法”、“術(shù)”、“勢”并用,以法治國。韓非的封建君主專制理論,對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秦王看到他的思想言論篇,急欲得到他,然而,韓非來到秦國,卻未受重用,且死于秦國。他的死因是什么呢? 據(jù)《史記·韓非子列傳》記載,韓非出身韓國貴族世家,師從荀子,博學多才,與李斯同學。韓非見韓國衰弱,屢諫韓王變法圖強,卻不為韓國重用。韓非發(fā)憤著書十萬多字,闡述自己的法治主張,文章鋒芒犀利,說理周密,講究邏輯,富有文采,具有較高的政治、哲學和文學寫作成就。
韓非的著作傳到秦國,秦王看后擊節(jié)嘆服,激動地說:“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李斯告訴他,作者是自己的同學韓非。秦王下令攻打韓國,索要韓非。危難之際,韓非出使秦國。韓非雖不善講話,然而思想深刻,秦王與之交談,相見恨晚。
丞相李斯感到了來自韓非的威脅,他于是上奏秦王道:“韓非是韓國公子,能真心實意為秦吞并六國賣力嗎?如不能為秦效力,日后歸國必為秦患,不如尋個過錯將他除掉。”秦王命令查辦韓非,李斯派人送去自盡的毒藥。韓非想申訴,但官吏不給他機會,韓非含冤而死。秦王惜才,然而,后悔也來不及了。韓非死于李斯的嫉妒陷害。 但是,《戰(zhàn)國策》所述,卻是韓非咎由自取,自食其果。當時,楚、吳、燕、代四國欲聯(lián)合抗秦,姚賈出使四國,重金相賄,破壞了四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