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簡稱贛是怎么來的?
寵柳嬌花
我們都知道每個省會都有自己的簡稱,比如湖北叫做鄂,湖南叫做相。說到江西小編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江西是中國的一個省會,同時江西在中國歷史上貢獻還是很大的,我們都知道江西簡稱是贛,那么,這個贛是怎么來的呢?有哪些來由?具體的小編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具體的吧!
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簡稱,像山西簡稱“晉”,山東簡稱“魯”,河北簡稱“冀”等,這些省的簡稱和歷史上的諸侯國有關(guān),比較好理解,但是江西簡稱“贛”又是為什么呢?
說起江西的簡稱“贛”,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如果說江西曾經(jīng)簡稱不是“贛”而是“江”,江西省被稱為“江省”,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了。這種用法在古代官方文件中確實有記載,但是國內(nèi)有江的省份比較多,可不是只有江西才有,而且省名里面帶江字的還有江蘇、黑龍江,“江”作為簡稱辨識度明顯不夠,后來才改簡稱為“贛”。什么時候改的呢?大約在清朝時期。
看到“贛”就會想到江西,看到江西也會想到“贛”,為何?因為這個“贛”字,可以說是為江西量身打造的,別的地方幾乎不會用到。為什么江西的簡稱要改為“贛”而不是別的呢?其實,也好理解,中國人命名是一般是有一定規(guī)則的,要么根據(jù)歷史文化、引經(jīng)據(jù)典而來,要么根據(jù)標志性的地標而來。地標是什么?最重要的當然是山和水了,就像湖南簡稱“湘”,因為境內(nèi)最重要的那條河流叫湘江。江西境內(nèi)也有一條最重要的河流就是贛江,由南至北貫穿全境,因此江西簡稱“贛”源于贛江,這是大家比較認同的。
那贛江的“贛”又是怎么來的呢?有好幾種說法,一直未有定論。
一、贛巨人說
在很早以前,江西屬蠻荒之地,瘴癘橫行,人跡罕至,尤其江西南部山高林密,人煙更為稀少。但是據(jù)《三海經(jīng)》記載,南方有贛巨人,一身黑且長毛的,腳跟反著長。贛巨人主要出現(xiàn)在今天的贛州南部地區(qū),因為有贛巨人的存在,所以那條江就被命名為贛江(古稱贛水)。
很多人認為,《三海經(jīng)》這部著作是戰(zhàn)國時期的,“贛”字出現(xiàn)在其中,是比較早的資料,是可以作為依據(jù)的。實際上,《三海經(jīng)》中很多內(nèi)容卻并非是戰(zhàn)國時記錄的,而是后來各個時期陸續(xù)添加進去的。
想象一下戰(zhàn)國時期在蠻荒之地,中原勢力尚未涉足的地方,就有人為編撰《三海經(jīng)》而冒著生命危險去探尋贛巨人的存在,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因此,贛巨人的記載很有可能是后來人補充進去的。
二、章貢合并說
支持這種說法的人認為,贛江是章江(古稱章水)和貢江(古稱貢水)交匯而成,所以章貢二字合在一起而得名。原為“贑”字,因為贛江的兩大支流章江和貢江,章江在西,貢江在東,所以一左一右地放置在一起成為一個字。那后來怎么在“贑”字的右上部多了“文”,成了“贛”了呢?
關(guān)于這多出來的“文”字,有一個說法認為“贑”本為拼湊而成,很容易被當成兩個字,因此在公文里面出現(xiàn)的時候,為了表明這是一個字,避免產(chǎn)生歧義,“文”就被當作上標放置在“贑”字旁邊,久而久之就成了“贛”。
三、和贛州的古稱“虔州”有關(guān)
西漢初年設(shè)豫章郡,東漢末年孫策占據(jù)江南,從豫章郡分出廬陵郡,隋唐時期改為虔州,別號“老虎城”。在宋朝時期,贛州山高林密、地形復(fù)雜,是農(nóng)民起義最多的地區(qū)之一。1152年齊述帶著四千多人在虔州兵變,震動朝野,起義被壓下去后,南宋朝廷就議論此事,認為虔州的“虔”帶虎頭,有兇煞之氣。遂決定去掉虎頭,只留“文”字,然后再取章、貢二水與“文”字組合為“贛”,將虔州改名為贛州。
這幾種說法都有人支持,有人質(zhì)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真正的原因很難探尋。但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就是第二種章貢合并說,這種說法最簡單、最直觀、最容易理解。你支持哪種說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