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zhàn)的主帥是誰?為什么一開始用王龁而不用白起?
黑與白
長平之戰(zhàn)作為歷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戰(zhàn)役,也是白起生涯中最為后世人所爭議的一次戰(zhàn)役,因為后世一直都有一種傳言,認為是白起將當時趙國全部的四十萬大軍都給坑殺了,雖然這種說法爭議很大,但是白起還是因此落下一個人屠的稱號。不過在長平之戰(zhàn)當中,秦國一開始派出去的將領是王龁,后來才秘密更換成了白起,為什么秦王一開始的時候不用白起,卻要用王龁呢?
1.王龁白起簡介
王龁(?-公元前244年),亦作王齮,號信梁,戰(zhàn)國末期秦國將領,王龁經歷三代秦王,為秦國宿將。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zhàn)中,白起為上將軍,王龁為副將,大敗趙國。公元前259年,奪取趙國的武安和皮牢。公元前258年,代替王陵統(tǒng)軍圍攻趙都邯鄲,但未能攻克,楚、魏聯(lián)軍大敗秦軍。
公元前257年,王龁繼續(xù)攻打邯鄲,但依舊未能攻克。恰逢各國援軍向王龁進攻,在邯鄲城下大敗秦軍,王龁撤圍逃奔秦軍增援部隊所在的汾城附近。不久王龁進攻汾城,隨即攻克魏國的寧新中。公元前247年,王龁攻克上黨各城,秦國將其設為太原郡。公元前244年,王龁去世。
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國白氏,名起,郿邑(今陜西眉縣常興鎮(zhèn)白家村)人。戰(zhàn)國時期杰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關系很好。輔佐秦昭王,屢立戰(zhàn)功。伊闋之戰(zhàn),大破魏韓聯(lián)軍;伐楚之戰(zhàn),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zhàn),重創(chuàng)趙國主力。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余座,為秦國統(tǒng)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賜死于杜郵。
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后又一個杰出的軍事家、統(tǒng)帥,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并稱為戰(zhàn)國四大名將,并且被列為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首,名列武廟十哲。
2.長平之戰(zhàn)為什么先用王龁不用白起
戰(zhàn)國期間,各國之間互相征伐這其中便誕生了很多著名的謀士和將領,如百戰(zhàn)百勝的戰(zhàn)神白起。很多人都知道白起的能力,也可以這么說白起是中國歷史上最猛的將領了,但很多人都并不明白為什么在秦國和趙國進行長平之戰(zhàn)初期,秦昭襄王不用白起而用經常打敗仗的王龁呢?
說王龁經常打敗仗也是沒有冤枉他的。在公元前262年時,白起進攻韓國本來已經把韓國的上黨打得差不多的時候,秦昭襄王卻直接讓白起回來,而是命令王龁去爭奪上黨,結果王龁居然打了幾天都沒打下來,還直接導致上黨郡的太守馮亭投降了趙國,從而引發(fā)了趙國和秦國直接的大戰(zhàn),長平之戰(zhàn)。
在長平之戰(zhàn)初期,其實白起并沒有出兵,而是由王龁去和趙軍對壘,雖說王龁很是英勇攻下了趙國兩座城池但是在老將廉頗的堅守之下,王龁便無法在進一步。雙方就此進入了拉鋸階段。在面對這樣不利的情況下,秦昭襄王不得不啟用白起,于是在秦國的反間計把廉頗制服后,在白起的帶領下長平之戰(zhàn)最終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而白起更是在這場戰(zhàn)役之中坑殺了趙軍40萬人。
一年之后,在攻趙之戰(zhàn)中,秦昭襄王沒有繼續(xù)選擇用白起,而是改用王凌,但在進攻邯鄲的時候,王凌久攻不下,于是便改用王龁。可王龁這家伙依舊沒能得到勝利女神的眷顧,還是沒能打贏。最終秦昭襄王本想啟用白起的,但白起因為之前氣昭襄王不聽他的計謀,于是稱病不愿出兵,最終在范雎的設計下白起被昭襄王賜死。
那么說到這大家也很奇怪,為什么屢戰(zhàn)屢敗的王龁依舊能夠得到秦王的信任呢?難道他是關系戶不成?其實主要還是這三個原因。
首先,秦昭襄王忌憚白起功高。白起這人真是有才能,基本上在他一生之中打了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都能夠打贏,但就是因為這樣在軍中威望很高的白起就讓昭襄王忌憚?chuàng)乃麚肀灾?,要是以后大軍聽信于白起那自己的性命也就不保了,于是才是不是安排王龁上場,這樣的目的還是為了保證兵權在握。
其次,王龁為人謙虛。雖說王龁大戰(zhàn)很一般,但他這個人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謙虛,不管在軍中擔任啥職位,他都沒有半點怨言,此外在長平之戰(zhàn)中也立下過戰(zhàn)功,這點要是當時他對上已經是趙軍主將的趙括想必他也還是有能力拿下勝利的。而當秦昭襄王把他撤下?lián)Q上白起時他也沒半點意見。
最后,王龁沒犯大錯。雖說王龁打過幾次敗仗,但畢竟這些戰(zhàn)役都是不痛不癢的而且也沒出現過什么大潰敗。因此再結合他為人謙虛用他帶兵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3.長平之戰(zhàn)兩軍換帥
趙孝成王早已惱怒廉頗的軍隊數次戰(zhàn)敗,又反感廉頗怯縮不戰(zhàn),秦國丞相范雎又派人攜帶千金到趙國施行反間計,并散布傳言說:“廉頗很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
趙王決定換將,當時李牧還年青,尚未出頭。名將樂毅棄燕投奔趙國不久,被封于觀津,其心未附。趙王則將秦國的反間計信以為真,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說:“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龁,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庇谑遣活櫶A相如和趙括母親的諫阻,派趙括去接替廉頗為主將。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歷七月,趙括統(tǒng)率二十萬援軍來到長平,接替廉頗為主將。趙括到任后根據實際情況更換部隊將領,改變軍中制度,又一改廉頗的作戰(zhàn)方針,主動出兵進攻秦軍。
秦昭王得知趙括代替廉頗擔任主將后,為能徹底擊敗趙國、能一戰(zhàn)定乾坤,暗地里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改命王龁擔任尉官副將,同時令軍中嚴守換帥秘密,有走漏消息的格殺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