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手下人才濟濟為什么得不到重用?劉表失敗是因為不會用人么?
彼岸花
東漢末年,各地諸侯都開始擁兵自重,只是最后沒幾個能存活下來。其中劉表手下人才濟濟,但都被劉表給埋沒了,其中有五位大將都去了魏蜀吳還立下大功。像當時的袁紹、劉表等人物,手上有大好的資源為什么沒能發(fā)揮作用呢?可能是因為當時人心渙散,沒能及時掌握變化的局勢,劉表可能是當時最有機會崛起的一股勢力。
三國時期,諸侯割據(jù),群雄逐鹿中原。要想在那個時代雄霸一方,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誰麾下的一流文臣猛將越多,誰的實力也就越強。所以,有知人之明,能夠慧眼識英才,是三國時期的梟雄們最重要的一條標準。從東漢末年開始一直到魏蜀吳三國鼎立,中間曾經(jīng)有很多諸侯并立于世。但很多諸侯在混戰(zhàn)中被剿滅,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紹,“虓虎之勇”的呂布。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三國時期的一位諸侯,劉表。他自己一人就埋沒了五位一流猛將,做不到知人善用,最后這五位猛將,有兩位歸降了曹操,兩位歸降了劉備,還有一位特別能打的歸降了孫權。
荊州劉表
劉表這個人在三國中的存在感不是很強,很多讀者對他也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劉表。
劉表,字景升,他跟劉備一樣都是漢室之后,但劉表可比劉備的資源好多了。劉備屬于漢室很沒落的一支,他一窮二白,兵馬錢糧什么都沒有,典型的白手起家。劉表則不同,他是西漢魯恭王之后,少年時受到了最高標準的教育,是“漢末八俊”之一,名滿天下。何進時期,劉表就被封為荊州刺史,統(tǒng)領荊襄九郡。
劉表倒是也能把荊州治理的井井有條,但他書生氣太重,只重視開經(jīng)立學,培養(yǎng)士子,重文輕武,沒有平定四方之志,更無雄霸天下之才。所以,在三國那個強者為王的時代,劉表早晚要被吞并。
1、魏延、黃忠歸蜀
魏延和黃忠都曾是劉表的部將,他二人在劉表麾下時寂寂無聞,沒有一場耀眼的戰(zhàn)績。但是魏延和黃忠跟隨了劉備之后,可以說是大放異彩,留名青史。
黃忠原是劉表部下的中郎將,年近六旬也得不到大展身手的機會,所以我們也沒有機會看到壯年時的黃忠有多勇猛。黃忠歸順劉備后,得到了劉皇叔的重用,建安二十四年,老將黃忠在定軍山一戰(zhàn)中斬殺曹魏西線大將夏侯淵,一戰(zhàn)名動天下。黃忠也因此被劉備封為后將軍,與關羽、張飛、馬超并列。
魏延在劉表麾下時就更得不到重用了,劉表被曹操剿滅后,魏延隨韓玄鎮(zhèn)守長沙。韓玄也不是什么雄主,魏延索性打開城門,歸降了劉備。劉備很賞識魏延,取西川時魏延多次立下戰(zhàn)功。劉備打下漢中后,把魏延封為漢中太守,據(jù)守曹魏。多虧了劉備的慧眼識英才,魏延也成為了諸葛亮北伐時的頭號戰(zhàn)將。
2、甘寧歸吳
甘寧甘興霸,是我非常喜愛的三國武將之一。甘寧是東吳的超一流猛將,但他在劉表眼里,也不過爾爾。
甘寧有個綽號叫“錦帆賊”,他年少時放浪不羈,糾集了一伙人招搖過市。他們頭插羽毛,腰里帶著鈴鐺,人們只要聽見鈴鐺的響聲,就知道甘寧來了。甘寧這樣放浪形骸幾年之后,他幡然悔悟,覺得這樣下去肯定一事無成。于是甘寧自己鉆研兵書,帶著八百人投靠了當時名氣很大的劉表。
劉表庸弱,根本沒有識人之能,覺得甘寧就是個混混而已,根本不重用甘寧。甘寧就離開了劉表,投奔了黃祖。黃祖不比劉表強多少,對甘寧也是愛答不理。甘寧最后投奔了孫權。
甘寧跟了孫權,算是找到了明主。孫權很賞識甘寧,覺得甘寧是一員難得的虎將,而甘寧也沒讓他失望。
建安十八年,曹操率大軍攻打東吳的濡須。孫權派甘寧率三千人為先鋒,迎戰(zhàn)曹操。那時候孫權在逍遙津之戰(zhàn)中被張遼打的心驚膽戰(zhàn),他也惱恨自己被張遼吊打,就琢磨怎么才能找回面子。于是孫權就讓甘寧夜襲曹營,也給曹操來個大驚喜。甘寧當夜率百位騎兵沖進曹操大營,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斬殺數(shù)百人,等曹操大軍反應過來,甘寧早就跑回東吳大營了。
孫權見甘寧給他出了氣,非常高興,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
蔡瑁、張允歸魏
蔡瑁、張允是劉表麾下的水軍大將,統(tǒng)領荊州水師??上⒈碇恢匾暩阄幕逃m有蔡瑁、張允這兩位水軍大將,卻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二人的作用,導致荊州水師戰(zhàn)斗力非常一般。
曹操不善水戰(zhàn),劉表想存活下去,抵抗曹操的進攻,最需要的就是蔡瑁、張允二人帶領的水師,但是劉表卻看不出這一點的重要性。所以蔡瑁、張允在劉表麾下除了平定匪患,沒有太大的建樹。劉表死后,蔡瑁、張允逼迫劉琮投降,他們二人也歸降了曹操。
因為曹操不善水戰(zhàn),所以特別重用蔡瑁、張允二人。蔡瑁和張允在曹魏平步青云,蔡瑁一步步從中郎將、司馬、做到長水校尉,最后封爵為漢陽亭侯。在此說明一點的是,史書上沒有詳細記載蔡瑁、張允二人的死因,他們并不是被周瑜用反間計所殺,“蔣干盜書”是三國演義虛構的故事情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