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鯢的祖先在哪里
綺美
“大鯢”這個名稱可能好多人都比較陌生,但是說到娃娃魚,是不是就豁然開朗了呢? 大鯢其實就是娃娃魚。下面我們來說說大鯢的祖先在哪里。
簡要答案
中國科學家在內(nèi)蒙古寧城的地層中就發(fā)掘出一種與中國大鯢十分相似的化石兩棲動物——天義初螈。雖然它最大的個體只有40多厘米長,比中國大鯢小多了,但卻是中國大鯢的老祖宗。
詳細內(nèi)容
中國科學家在內(nèi)蒙古寧城的地層中就發(fā)掘出一種與中國大鯢十分相似的化石兩棲動物——天義初螈。雖然它最大的個體只有40多厘米長,比中國大鯢小多了,但卻是中國大鯢的老祖宗。因為天義初螈生活在中生代的侏羅紀中晚期(距今約1.6億年),所以又被稱為“中生代的娃娃魚”。
大鯢的學名叫“人尸螈”,這個可怕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1726年,瑞士學者佘赫澤在德國發(fā)現(xiàn)了一件很像人類骨骸的化石。他認為那是《圣經(jīng)》描述的洪水中淹死的罪人的遺骸,于是將其命名為“Homo diluvii testis”,意思就是“大洪水中的人類證據(jù)”。
1811年,法國著名解剖學家居維葉重新鑒定了這件標本,認為它其實是一種大型蠑螈的遺骸。1831年,瑞士博物學家楚迪把它正式命名為Andrias scheuchzeri,合起來的中文譯名就是“佘氏人尸螈”。著名的中國大鯢的學名叫“戴氏人尸螈”,與德國的化石大鯢雖然不同種,但屬于同一屬。
大鯢的“親戚”出現(xiàn)得很早,在恐龍生活的時代就已經(jīng)存在了。中國科學家在內(nèi)蒙古寧城的地層中就發(fā)掘出一種與中國大鯢十分相似的化石兩棲動物——天義初螈。雖然它最大的個體只有40多厘米長,比中國大鯢小多了,但卻是中國大鯢的老祖宗。因為天義初螈生活在中生代的侏羅紀中晚期(距今約1.6億年),所以又被稱為“中生代的娃娃魚”。
在清代皇帝曾經(jīng)打獵的河北圍場,中國科學家又發(fā)現(xiàn)了距今1.3億年白堊紀早期的圍場皇家螈。上述兩種有尾兩棲類動物是世界最早的隱鰓鯢類的代表,說明這類動物是起源于亞洲的,但它們的后代又是怎樣擴散到歐洲和北美洲的,到現(xiàn)在還是一個未解之謎。